• 管理研究中心  News

    今年|這個國際組織主席是中國人


    作者:admin  發(fā)表時間:2021/1/15 16:33:23  點擊:2993

        從2020年全國合格評定機構認可工作會上獲得的信息,根據國際質量基礎設施網絡(INetQI)工作機制,2021年,國際認可論壇(IAF)主席肖建華擔任INetQI主席。INetQI是一個什么樣的國際組織?中國人擔任主席將帶來哪些正面影響力?今天,大家就一起來看看吧! 

         INetQI是什么?

        1.緣起

        2018年11月30日,國際質量基礎設施網絡(INetQI)在瑞士日內瓦舉行成立會議,標志著國際質量基礎設施網絡正式誕生。

        2.創(chuàng)始成員

        INetQI的12 個創(chuàng)始成員國際組織包括:

        國際計量局(BIPM)

        國際認可論壇(IAF)

        國際電工委員會(IEC)

        國際實驗室認可合作組織(ILAC)

        國際標準化組織(ISO)

        國際貿易中心(ITC)

        國際電信聯盟(ITU)

        國際法制計量組織(OIML)

        聯合國歐洲經濟署(UNECE)

        聯合國工業(yè)發(fā)展組織(UNIDO)

        世界銀行(WBG)

        世界貿易組織(WTO)。

        3.宗旨

        為了更好地應對全球化和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面臨的挑戰(zhàn),參與質量基礎設施、貿易和發(fā)展支持的12個國際組織重申通過全球網絡促進質量的承諾,加強相互合作,促進質量基礎設施的內涵認知、價值宣傳和結果承認,并為質量基礎設施在全球的有效實施和融合提供指導和支持。

         INetQI主要研究成果 

        1.質量基礎設施基本要素

        INetQI研究提出,質量基礎設施依賴于計量、標準、認可、合格評定和市場監(jiān)督。計量、標準和認可是質量基礎設施體系的公共機構,為其他要素的最佳運行提供基礎;檢驗、檢測、校準、認證,是質量基礎設施體系的服務機構,為質量提升提供合格評定服務。

        2.質量基礎設施的作用

        INetQI研究提出,質量基礎設施是國內市場有效運行的必要條件,其國際承認對于成功進入國外市場至關重要。經濟合作和發(fā)展組織(OECD)曾經調查顯示,標準和相關的合格評定對80%的世界貨物貿易構成影響。所以說,質量基礎設施是實現聯合國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目標的關鍵因素,是保護地球、保障全民有尊嚴的生活、實現包容性經濟增長和繁榮的必要基礎。

        3.質量基礎設施體系新定義

        質量基礎設施體系是由支持與提升產品、服務和過程的質量、安全和環(huán)保性所需的公共和民間組織與政策、相關法律法規(guī)和實踐構成的體系。

        這一新定義擴展了質量基礎設施的范圍。質量基礎設施不同要素之間相互作用和支撐,從組織、政策、法律法規(guī)、實踐四個方面,構成一個宏觀的質量基礎設施體系,促進提升治理效能。

         擔任INetQI主席的中國人 

        認可在質量基礎設施中具有獨特作用,在服務國家高質量發(fā)展和實施質量強國戰(zhàn)略大局中,認可工作不斷實現新突破、展現新作為。

        2015年11月6日,在國際認可論壇(IAF)第29屆全體成員大會上,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(CNAS)秘書長肖建華當選為IAF主席,成為首次當選該國際組織最高職務的發(fā)展中國家代表。

        2018年10月29日,國際認可論壇(IAF)第32屆全體成員大會上,CNAS秘書長肖建華再次當選IAF主席,這是我國實質性參與國際認證認可活動取得的又一個新突破。

        肖建華擔任IAF主席以來,參與的國際組織活動包括了研究國際認可戰(zhàn)略、建立國際互認制度、制定國際互認規(guī)則、完善國際互認機制、創(chuàng)新國際監(jiān)督機制、監(jiān)督國際標準實施、推進國際組織合作等方面。IAF在提高互認范圍擴展效率、改進互認同行評審過程、推動互認結果得到更廣泛接受、加強同其他相關國際和區(qū)域組織合作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。舉幾個例子:

        01組織制定國際認可戰(zhàn)略

        2012年開始主持IAF五年戰(zhàn)略計劃的制訂工作,2014年《IAF戰(zhàn)略計劃(2015-2019)》發(fā)布實施。2020年IAF對這項五年規(guī)劃的實施效果做了一次評估,總體上互認體系持續(xù)改進,互認范圍和互認成員持續(xù)擴大,政府、最終用戶等相關方對認可的采信進一步提高,成效明顯。在這基礎上,2020年IAF正式發(fā)布了 2020—2025戰(zhàn)略計劃,明確未來五年的愿景和使命,提出4項戰(zhàn)略目標和22項戰(zhàn)略行動,主要目標就是為了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、提升合格評定結果的接受程度、增強互認體系的可信性和可靠性,下一步還要進一步推進IAF與ILAC整合建立單一的國際認可組織相關工作。

        02組織制定國際互認規(guī)則

        進一步改進IAF國際互認規(guī)則和技術規(guī)范文件機制。推進調整了IAF認可互認范圍擴展政策和程序,擴大了IAF互認制度涵蓋互認等效性的認證制度范圍,提高了管理體系認證互認范圍擴項的效率,提升了IAF互認制度服務國際市場需求的能力,并啟動了IAF互認同行評審流程再造的研究工作;完善了IAF有關認證認可的技術規(guī)范文件制修訂工作程序,在制度上確保各區(qū)域和各利益方的平衡參與;明晰了區(qū)域性認可合作組織采用IAF互認規(guī)則和技術規(guī)范文件與根據區(qū)域特點和需要制訂補充規(guī)則和準則的關系,增強了IAF互認規(guī)則和技術規(guī)范文件在各區(qū)域實施的一致性。

        03推進國際組織間合作

        一是進一步加強IAF與標準化、計量國際組織的合作。推進IAF與國際標準化組織(ISO)合作,共同開展了管理體系認證期望結果聯合文件的制訂工作,共同開展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和ISO14001環(huán)境管理體系國際標準在全球范圍換版實施的推進工作,加強了雙方有關認證制度建立和評價文件制訂的溝通協調;深化了IAF/ILAC認可互認制度與國際電工委員會(IEC)合格評定體系的相互合作;推進了IAF互認制度與國際法制計量組織(OIML)證書制度的相互合作。

        二是進一步加強IAF與工業(yè)發(fā)展、經貿發(fā)展、監(jiān)管合作、氣候變化等國際組織的合作。加強對發(fā)展中國家開展認證認可相關工作的支持,IAF與聯合國工業(yè)發(fā)展組織(UNIDO)和ILAC共同出版了《發(fā)展中國家建立認可機構指南》,IAF與UNIDO和ISO共同發(fā)布了《ISO9001在巴西的作用和影響》;促進經濟貿易全球化相關國際政策建議完善和良好行為宣傳,參與聯合國系統有關監(jiān)管合作和標準化政策建議的研究,將政府采信利用IAF/ILAC多邊互認制度寫入了聯合國歐洲經濟署(UNECE)《合格評定程序和結果的承認》等關于監(jiān)管合作和標準化政策的建議,參與經濟合作和發(fā)展組織(OECD)有關國際組織與監(jiān)管合作的研究,參與了《國際監(jiān)管合作:國際組織在促進全球化良好規(guī)則方面的作用》的編制;促進質量基礎設施協調發(fā)展,參與了質量基礎設施網絡(INetQI)組織的質量基礎設施相關研究;增強IAF認可互認制度在節(jié)能減排和環(huán)境保護方面的影響,IAF成為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組織(UNFCCC)觀察員。

        三是進一步加強IAF與行業(yè)性國際合格評定制度的合作。積極推進IAF與全球食品安全倡議組織(GFSI)關于GFSI比對承認的食品安全認證制度納入IAF認可互認制度的合作,推動IAF與國際人員認證協會(IPC)關于IPC人員認證制度納入IAF認可互認制度的合作;推動IAF與國際民用航空組織(ICAO)關于國際航空碳減排和補償制度開展合作等。

        04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

        2020年3月以來,隨著疫情在歐美蔓延,越來越多的認可機構和認證機構受到影響。IAF對此高度重視,肖建華作為IAF主席與IAF執(zhí)委會有關成員以及IAF秘書處研究,及時采取了應對措施。

        一是發(fā)布關于新冠疫情的聲明,激活了IAF針對特殊情況下開展認證認可相關工作建立的總體應對機制;

        二是建立IAF應對新冠疫情的快速響應機制,成立了IAF執(zhí)行委員會應對新冠疫情特別工作組,在IAF網站發(fā)布疫情期間的常見問題,特別工作組的“48小時制訂IAF應對疫情工作問答”機制快速有力地對疫情期間認證認可工作相關政策做出了回應;

        三是聯合ILAC發(fā)布聲明,對同行評審和ISO/IEC17011標準轉版過渡安排做了相關指導;

        四是及時發(fā)布IAF應對疫情影響的認證認可說明。密切關注疫情最新動態(tài),在相關國際標準和IAF文件規(guī)定的基礎上,及時研究應對疫情影響的相關認證認可措施,組織制訂疫情期間認證認可相關工作說明,及時為各國的IAF成員認可機構和獲認可的認證機構應對疫情影響提供指導。

        五是推進新技術應用。疫情期間,很多機構運用信息通信技術開展遠程審核、遠程評審,認證認可檢驗檢測行業(yè)整體的應急協同能力進一步提升,IAF積極推進有關研究,并積極參與INetQI相關工作,研究關于標準、計量、認可、合格評定和市場監(jiān)督等質量基礎設施適應新技術革命影響的應對措施,促進質量基礎設施發(fā)展的融合協同。